<h1>中国书画网</h1>
首 页
网站简介
历代书画家
近现代名家
当代名家
院士展厅
分类展厅
书画销售
人体艺术
书画知识
联系我们
 
最新动态
+ 艺术动态
+ 书画征稿消息
+ 全国展览获奖入选名单
+ 拍卖消息
+ 书画展览消息
+ 书画收藏
+ 艺术争鸣
+ 书画新闻
参展指南
我要参展
参展须知
 
 
 您现在的位置: 大中华书画网 >> 书画知识 - 中国当代绘画三十年 民生现代美术馆开馆展(图)

中国当代绘画三十年 民生现代美术馆开馆展(图)

出自:东方早报    发表时间:2010/4/20 23:32:59    点击率:1211

  昨天正式对外开放的民生现代美术馆,以“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进程·绘画篇”为题,集中展示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三十年中,各个时代诸多曾经引起过轰动与争议的80余位艺术家近百幅著名绘画作品——1980年代初期乡土写实主义陈丹青《西藏组画》、罗中立《父亲》;“85新潮时期”孟禄丁超现实主义风格的《在新时代——亚当夏娃的启示》,西南“生命流”绘画张晓刚《大山的女儿》、毛旭辉《私人空间系列》;1990年代以来,描绘知识分子精神状态的朝戈《敏感者》;2000年以来,当今美术界颇具社会影响力的作品刘小东《三峡大移民》,青春残酷绘画领衔人物尹朝阳《石头》等,对中国当代艺术中的绘画作品原作首次做了历史性呈现。这些作品多为首次抵达上海。在中国当代艺术原有的内聚力瓦解许久,内部的精神力量渐渐失去的时候,这样的展出无疑也是一种对曾经的理想主义的致敬与缅怀。

  开馆晚宴上,执行馆长周铁海从民生银行副行长赵品璋手中接过了面值3000万元人民币的支票,用以运营美术馆之外,还成立民生当代艺术奖等。虽然中国当代艺术的基本范式都舶自西方,但在一个全球范围内资本和体制联手共生的时代,中国的前卫艺术在自身独特的语境之中还是找到了一种模棱两可的生存方式。

何多苓《偷走的孩子》    

  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何炬星表示:“中国当代艺术经历了30余年曲折光辉的历程,这段历史,将显示其在中国重新站上世界舞台中文化和艺术的先锋作用;这段历史,将成为中国美术在世界上具有先进价值贡献的里程碑;这段历史,对中国现在和未来的艺术充满启示。”

  30年来,由于种种原因,这些中国当代艺术作品零落各地,使得人们只能通过画册、新闻记者式美术史书籍、印刷品、复制品、孤立作品或零散主题等来看画,来建立当代中国的图像观。而在民生现代美术馆开馆的晚宴现场,除了官方美术馆的到场人士之外,各大画廊与收藏家也占了很大一部分。因为此次,全部展览作品从中央美院美术馆、广东美术馆、画廊、收藏家以及艺术家本人之处征集而来。这个作品来源表明:过去一些媒体报道中国当代艺术主要收藏都在国外的结论并不成立,国外部分其实主要是少数几个收藏家基于西方认识和欧美标准之上而建立的收藏。对于三十年这样一段历史和整个当代艺术来说,国外所藏无论从质量还是数量上均存在巨大的不足和缺憾。事实上,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来的大部分优秀的作品毫无疑问还是在中国。

绘画的意义趋向复杂

  1980年代前期,写实主义在欧洲早已是“过时”了的艺术方式,但在中国,力主摆脱苏联戏剧化、故事性、灰色调和大笔触艺术模式的艺术家们重新追溯油画的正本根源,并以这种貌似“过时”、实则在中国艺术情境中充满先锋性的艺术语言,体现出一种真挚的人文关怀。1990年代,拼贴与挪用在艺术中开始出现,将丑陋、邪恶、虚无和盘托出,到现今的变形技术与平庸日常的结合,绘画的意义正在逐渐趋向复杂。

  靳尚谊《青年女歌手》开启了中国艺术家研究平光下立体造型的新课题,并开创了当代人物与中国古典山水画有机结合的模式;罗中立的《苍天》则反映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社会久旱逢甘霖的状态;杨飞云《十九岁》力求表达出古典主义“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的理想美,并在1988年的“人体艺术大展”上引起轰动;刘小东《三峡大移民》,不仅表达艺术家关注人类生存正在消失的现场,而且在学术上拓展了现实主义的空间和深度,是对长期以来泛滥成灾的虚假现实主义的拨乱反正,是21世纪具社会记忆及影响力的美术作品;孟禄丁《在新时代——亚当夏娃的启示》既是1980年代对西方超现实主义艺术语言学习的最知名之作,同时也是改革开放正在不断打破种种禁锢、陈年旧习的象征;舒群《绝对原则一号》、王广义《黑色系列》、耿建翌《理发3号——1985年夏季的又一个光头》分别从理性、结构和冷酷出发,真正开启了中国当代语言层面本体化的尝试;此外,中国的人文抽象和实验水墨则是中国艺术语言的最独特方式,丁乙、杨诘苍、梁铨等艺术家是其代表。

  周铁海透露,今后两年,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历程还将进行影像篇、装置艺术篇等其他艺术形式的专项展出。

  以站在体制对立面整整三十年的面貌出现的中国当代艺术渐渐通过资本的途径和力量进入庙堂之高的时候,政治叙事显然已经不合时宜,能不能在资本体制中坚守批判精神,高举自我批判的大旗,而抵制资本的腐蚀与危机,这个疑问在当下是无解的。记者 徐佳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联系 | 本站章程 | 版权声明 | 常见问题 | 联系方式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Copyright © 2008 -2010 汉唐书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6093847号-1 
总部:中国·北京 事业发展部:广东·惠州  联系电话:0752-2356123 邮箱:zhsh5000@163.com
中国文明网